服務熱線
0371-61965555
“兩會”關于職業教育的建議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
每年的全國兩會
教育話題
都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
關注的焦點
3月3日
全國正式進入"兩會時間"
許多代表委員
關于職業教育的意見和建議
引發熱議
一起來看
關于高等教育、職業教育
代表委員們這樣說……
全國政協委員賀丹:
建議為生育的大學生提供生活津貼
“我們職業發展的黃金期、受教育的黃金期、婚育的黃金期都是重疊的,這些都要安排好。學習教育是一個終身的過程,那么生育孩子的關鍵時期,我們是不是可以充分地考慮進去,做出合理的婚育安排。”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建議道,將大學生納入生育保險范圍,促進教育制度與婚育政策相銜接。將倡導適齡婚育與教育學制改革調整相結合,為個體實現學業安排、生育安排和就業安排的有序銜接創造條件。支持碩士、博士研究生的合理婚育安排,完善在校大學生婚育服務,對因婚姻、生育、養育問題而產生的學業變動提供時間、經濟和服務支持,為生育的大學生提供醫療保障和生活津貼。
全國政協委員袁雯:
讓地方高校有更多的發展平臺和機會
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市委原副主委、上海師范大學校長袁雯將目光聚焦地方高校發展問題。她表示,中國高校中,中央部屬高校僅占9%,全國90%的大學生都從非中央部屬高校畢業,后者的發展決定了我國高等教育質量。而近些年,地方高校發展緩慢成為全國性難題,她呼吁讓地方高校有更多的發展平臺和機會。
全國政協委員汪小帆:
設立拔尖創新博士研究生培養計劃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大學副校長汪小帆指出,近些年,我國在自主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方面進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在培養方面,仍需優化博士研究生培養環境,“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一個專門針對博士研究生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汪小帆認為要不拘一格選人才。“不唯學校”、“不唯排名”,不把學生在學期間的成績排名作為唯一標準,注重筆試與面試以及專家推薦相結合,讓一些“偏才”、“怪才”和非名校的學生也能有進入計劃的機會。
此外,要創新機制育人才。鼓勵建立高水平導師組聯合指導學生。針對不同學科門類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支持政策,破除“唯論文”傾向。
全國政協委員明東:
建議研究生招生規模動態擴大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天津市委員會副主委、天津大學副校長明東注意到,考研難問題受到社會普遍關注。
對此明東建議,可根據當年大學本科畢業生數,動態調整研究生招生數量。比如2023年研究生招生規模,可在原有基礎之上,等比例跟隨大學本科畢業生人數進行動態增加,并重點鼓勵高水平大學依托國家重大科研攻關任務增加招收博士或碩士研究生計劃。
全國政協委員朱鼎?。?/p>
建議補貼招錄應屆生企業
近些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一直是政府工作重點,全國政協委員、觀瀾湖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朱鼎健表示,各地政府可按照企業實際支出的穩崗人力成本給予補助,每位畢業生的穩崗補助限領一年。這不僅能維持企業的就業保留率,有利于走出社會、初入職場的大學生及其家庭減少求職成本,也有助于降低社會整體失業率。
全國政協委員倪閩景:
建議提高科技類博士生月補貼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認為,“對于博士生,特別是科技方面的博士生,應該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支持?,F在博士生一個月補貼大概3000元,我希望至少能提高到1萬元,這樣全中國超50萬名全日制博士生大概需投入超50億元,但這是值得的。”
全國政協委員田靜:
加強職業院校“非遺”技藝專業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建水紫陶燒制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田靜建議,要構建政府、學校、非遺相關行業、企業共同參與的聯動機制,更好地整合各方力量,加強非遺技藝專業建設,尤其對具有較好市場潛力和較高文化價值但傳承卻面臨較大困難的非遺技藝,可以采取政府購買的方式,設定相關工作崗位,采取“訂單式”委培。
全國政協委員蔣鵬:
建議打造“職業院校產教融合公共服務平臺”
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常州市副市長蔣鵬從用人需求出發,建議國家打造“職業院校產教融合公共服務平臺”,提供校企合作對接所需的技術、人才、設備等信息服務,方便學校與企業開展合作;探索建立更加體現產教融合辦學導向的教育評價體系,在進行職業教育質量評價時,強調產教融合深度與質量;支持學校教師與企業人才雙向流動。
從政府層面,蔣鵬舉提出,科技、工信部門在支持企業技改、新技術新產品推廣中,應將校企合作資源投入情況、學校人才培養參與情況、教師企業實踐支持情況等作為評價指標;稅務部門可加大產教融合型企業稅費減免力度和覆蓋面,進一步激發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